【创业秦南】苏州木业的秦南老板:王友余
| 招商动态 |2016-11-15
创业秦南
在秦南仓走出去的民营企业家队伍中,有这么一位企业家,以敏锐的眼光和睿智的洞察力,破浪弄潮;以满腔的信心和不屈的坚韧,直面挑战;他认真,他勤奋,他以执着和热忱,书写着自己创业史上的华彩的篇章。他就是苏州正和木业有限公司董事长王友余。
(图为苏州正和木业外景)
百折不挠的创业精神
1993年9月,一次偶然的机会,盛花村青年王友余叔叔的一位朋友,来到王友余家说办家具厂有很大的利润,他按耐不住满腔创业的热情,把在外跑运输的几万元钱拿出来,到无锡购买了很多设备,开始投身于市场经济的创业大潮之中。
经过一年多的拼搏,由于对市场不了解,技术、销路、资金都短缺,经营不善,企业面临倒闭,受到了家庭和社会各种舆论的压力。不服输的他,在百般无奈之下,告别了家乡,毅然来到苏州。
1996年,他和妻子来到苏州,到了那里不知何去何从,只是住在旅馆里找信息、寻项目。经过半个多月的奔波,终于租住了两间门面做起了水暖生意。好景不长,一年之后,他到外地采购,被人家一下子骗去了十多万,血本无归,走投无路。1997年12月,经朋友介绍又在苏州陆慕镇一个村庄中租了一座厂房,借了几万元高利贷和三位朋友合作,开始了第二次创业。谁知在合作过程中,由于双方观念不同,无法合作下去,又陷入到迷茫之中。
1999年,夫妻双方再次商定,在哪里跌下去,就在哪里站起来,决定重整旗鼓再干。夫妻二人重新走了一段艰辛的创业历程。他们购置了一套新的木器加工设备,准备办一流的木器厂。为从上海接客户来厂考察,一天来回开车四趟到上海,半夜开车累了,就停在马路边休息一会儿再开,每天工作十四五个小时,夜里12点休息是正常的事。有时走路回家,到了家门口,不知道回家,还一直向前走,满脑子都在考虑发展问题。去菜场买菜,经常钱付了菜不要,到了家以后才知道菜忘记拿。他厂里生产用的原料大都是东北的红木,由他自己亲自带人去购回,一年中有半年时间长期住在东北,为满足厂里生产急需,冬天即使东北气温达到零下38度也不回来。在夫妻俩的共同努力下,终于使事业出现了新的生机。2003年,经常熟辛庄招商引资来到了常熟辛庄,购置了25亩土地,盖起了拥有14674平凡米的新厂房和办公楼,办成了一个具有一定规模的木业工厂。为表示后继有人,他们用儿子的名字“正和”为厂名,他任董事长,妻子李秀芹任总经理。
在电商领域,王友余也并未停下脚步,一切从零学起,积极组建电商团队,经过两年的快速发展,正和木业的产品已在多个电商平台布局,年销售额又有了新的突破。
(图为苏州正和木业外景)
质量至上的创业战略
木器家具行业强手如林,市场竞争十分激烈。要想在中国最发达的、地处长三角核心地带的苏州站稳脚跟,并能取得大的发展,必须有高人一等的创业战略和经营理念。
王友余说:质量至上的战略是正和产品质量的核心。他们公司的样品和一张彩色家具完全证明了这点。几十种家具,堪称精美绝伦:扶手椅,采用的是西班牙进口布料,有钉饰镶边。镂空的椅背植入欧洲风味,华贵而舒适;饭碟柜,无论从体积还是从外观来看都无比气派,分上下座顶,饰以经典的装饰线,是十八世纪中期颇为流行的风格;床头柜,四抽屉结构布满了花梨木贴面,暖色调的桃花蕊,工艺考究,给人一种怀旧之感;书桌,风格典雅,纯黑色调的涂装与精美的古典五金把手与长桌腿,使这款书桌体现出古今结合的特色;床尾长椅,布料是应该丝绒混纺布,包裹着价值昂贵的防火绵,展现了内外如一的高品质……
质量和市场紧紧相联系,有了质量就不愁市场,有了市场就不愁效益。由于正和公司生产的木器家具质量有保证,因而赢得了客户信任,订单连连不断。更得到了上海、苏州、无锡三个对外贸易公司的信任,和厂里签订了长期的包销合同,产品远销美国、澳大利亚和欧洲等国。也正由于质量绝佳,获得的荣誉都是国家级的,有“全国产品质量公证十佳品牌”、“中国著名品牌”、“全国质量信得过产品”、“中国优秀绿色环保产品”。
产品的供不应求,随之带来的是高效益。近十年来,每年的产值稳定在2000万元以上,上交税收数百万元,实现利润数百万元,100多名工人全部实行了“四项保险”。
(图为苏州正和木业产业展示)
回报社会的创业境界
王友余说:一个真正的企业家,不能只管自己发财享受,应有社会责任感,力所能及的为社会分担责任,回馈社会。
王友余是这样说的,更是这样做的。他们夫妇高尚的创业境界体现在以下三件事上。
一是资助三名贫困生读书。一个是13岁的男孩肖庆,家住安徽泾县昌桥乡昌桥村。父母常年在外打工,去年父亲因患淋巴瘤,切除了一个肾脏,导致家庭十分困难。第二个是12岁女孩郎琪,家住泾县昌桥乡华盘村盘下村民组,出生时就没有父亲,单亲家庭,襁褓中的她靠亲友援助母女二人生活。现在母女二人相依为命,其母在外打工,勉强支付郎琪的生活费,读书费用也由王友余夫妇全部负责。第三个是14岁的女孩傅智敏,家住泾县桃花潭镇桃花渡村金坑村民组,全家四口人。该户地处山区,经济落后,全靠父亲一人在外打工支撑全家生活,经济十分困难。王友余夫妇也将她的学杂费全部“承包”下来。据了解,王友余夫妇资助的这三个贫困学生个个品学兼优,成绩名列前茅。
王友余夫妇看到这些孩子在他们的支持下茁壮成长,打内心高兴,决定一直资助他(她)们读完大学毕业,直至走上工作岗位从。
二是无偿支援灾区。哪里发生了大的灾害,王友余夫妇总是闻风而动,鼎力相助,四川汶川发生地震,他一下子寄出一万元…….阜宁发生特大龙卷风,他也是倾囊相助……
三是参与村级公益事业发展。多年的打工创业,风风雨雨,王友余凭着汗水泪水,不断收获着成功和喜悦。与此同时,作为秦南在外杰出人士,他坚信,没有党的改革开放的好政策,就没有他的今天,他创业起步到事业发展壮大,全靠各级政府和家乡父老乡亲的支持。他事业有成后,不忘家乡,热心公益事业,不仅积极为家乡解决闲置劳动力的就业,还努力回报家乡,回报社会,积极参与家乡公益事业建设,为建设美好家乡贡献一份力量。
(图为苏州正和木业产业展示)
回首人生路,每个人的脚印都记录着风风雨雨,每个人的足迹都凝刻着深深的记忆。从王友余身上体现的自强不息、吃苦耐劳、奉献社会、奋力拼搏的精神及谦虚做人、干练做事、积极向上、乐于奉献的人生观,越来越被更多的人承认和尊重。他以清醒的头脑,更加成熟的社会责任感和工作热情,以现代企业的经营理念,狠抓企业管理,强化科技含量和管理水平,努力把企业做大做强,为地方和家乡事业又好又快发展做出自己更大的贡献。成功者的背后都有说不尽的感人故事,王友余是秦南在外创业人士中的杰出代表,我们不仅为他骄傲和自豪,我们更要祝愿他的事业越做越好!